周易风水:该怎么理解?
周易到底是什么一【术数?天文?历法?】
中华之祖,非神,非妖,是血肉凡人,是真正有真知、丈量天地的大丈夫。伏羲氏从天文演河图洛书,造卦爻统一时间空间,后世文王老子孔子以天文照人文,以人效法天地,传万世不变之大道。
人们关于 《周易》的解读却丢失了原味,把《易经》奉为群经之首,解读却在数术和哲理的框架中打转,甚至以神话传说掩人耳目,个别与天文相关的解读亦不成系统不够科学,以致其从论述天地大道降格为预测旦夕祸福,远没有呈现这部传世之作的精髓,甚至歪曲它的本质,导致它沉寂了上千年。
实质《周易》是民族文化之源
《周易》是天文学,它对宇宙运转规律的很多描述已经达到现今科学水平,个别认识甚至远超今人;
《周易》是历法学,是立足不同角度解读宇宙天时天象的大智慧,时至今日我们仍在使用的“阴历”就是来源于此;
《周易》是生命科学,揭示人的生命节律与日月运动的紧密联系,教人效法天地之大道,遵从自然规律更好的生存繁衍;
《周易》是一部历史,客观记述了周朝以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
10000多年以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结绳造数作《河图》《洛书》,描述了宇宙的生成和运转规律,揭示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等科学本质,并把时间空间高度统一在“卦、爻”上,由天时天象演变出六十四卦,精确记录地球、月亮、太阳的运转和活动周期。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代郭璞的《葬书》,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先生作注说“无水则风到而飞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藏风之地为次等。”在现代很多人以风水术基本原理与现代环境科学的高度结晶,既传承了祖国几千年的优秀风水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最新发展潮流,也解读了周易风水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奥秘!
周朝时期,文王得蓍龟作大衍之数,以后天六十卦配合六十甲子创作“周历”,指导生产生活沿用至今;补《易》作卦爻辞,详述天文、人文大道规律,并把人们的生产生活记录在其中。老子在前人的基础上作《道德经》,阐发了从“无”到“有”、以“无为”求“有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天文照人文,教化世人顺应天时效法天地。孔子深得伏羲氏、文王和老子精髓,作《十翼》相辅,用数学详细解读了天文、历法规则。
我们将以《古易》到《周易》产生发展为叙述线索,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依据、独有的传承、独特的视角解读古人原著和古人思想,向读者描述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周易》系统,全面展示《周易》的科学本质和价值追求,带给人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颠覆性的认识,引导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文明产生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从根本上找到对于《周易》的认识误差,跳出阴阳五行数术和哲理哲学的框架,还原《周易》的科学原貌,强化对先祖的崇敬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由于《易经》只是记录八卦的预测结果,并无基础理论用以解释八卦的预测原理。为防不致于使预测发生差异,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不期的学者们逐渐完成了“十翼”,从而形成了《周易》哲学。这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是《周易》哲学形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没有《易传》的理论说明,《易经》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易经》的存在,也许不会有《周易》哲学的产生,并且《易传》的理论也失去了它的一个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即预测价值。
《周易》哲学,特别是阴阳学说,从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周易》则被尊为百经之首。
据传,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六十四卦是神农氏所作,卦辞和爻辞是文王与周公所作,十翼是孔子所作。这显然有借托名人之名之嫌,但不可否认,《周易》来自于实践,经过众多学者、先贤们的修正完善,完成了通过实践经验,然后形成理论体系,再用理论体系指导实践的整个检验过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周易>>理论及其应用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周易>>记载的并不是现在“八卦预测学”的全部,只是该体系的基础部分,后人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有更多的预测方法出现,如“梅花易数”、“六爻预测”等。经过漫长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八卦预测学”体系。
在古代,由于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人类对未来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人们最需要知道,未来将要发生什么? 未来发生的事将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如何避开不利事物对人们的影响?种种对未来未知的需求,促成了有识之士对自然界、人类行动的研究和对未来的研究,八卦就由此产生了,《周易》哲学理论也由此产生了。
,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周易》是一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行动的著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用现代语言来说,它研究的主题,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未来预测”。
转载风水知识文章保留链接: 周易风水:该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