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 “吃糟羹”?为什么有这个习俗?
导语对于农历的正月十四这一天,大家有多少的了解呢?正月十四是元宵节的前一天,它的习俗可不比元宵节少哦。其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习俗就是“食糟羹”。为什么正月十四会有这个习俗呢?具体内容就随风水算命大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除了隆重喜庆的庆祝外,关于春节的一些禁忌问题也需要注意哦。接下来,就到风水算命为大家专门整理的春节专题中具体了解一下吧!
正月十四的习俗——食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独特。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正月十四食糟羹习俗的由来
明朝嘉靖某年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带兵进驻台州。解粮官禀报,说军粮第二天才能到,而粮库里的粮食连当晚也不够吃,明天早饭更没有着落,能不能向城里百姓借粮?戚继光不同意,说不能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解粮官思前想后,想出一个办法。他带领士兵把剩下的粮食磨成粉,兑水熬成糊状,再加入各种时令蔬菜、肉类、豆制品和调味品,制成味道不错的糟羹。当晚和第二天早上,全部将士都吃这种糟羹。消息传出,当地百姓非常感动,后来每到正月十四,百姓们都会想起这件事,家家户户做糟羹吃,这种食俗直到现在都保留着。这就是关于台州糟羹来历流传比较广泛的一种传说。
随着台州府城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台州糟羹的配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添加贝壳类海鲜肉丁,味道特别鲜美,清代就盛传“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的民谣。旧时,农村还有“讨糟羹”的习俗,这一晚,小孩子在家吃过自家的糟羹(有的甚至不吃),便三五成群,结队去别人家去讨糟羹吃,有的还带有自家碗筷,所到人家,都会给你一碗满满的糟羹,讨者以多吃家数为荣,而家里则以送人多为荣。
正月十四夜晚餐吃的糟羹,又叫咸羹,而至闹元宵结束临睡前,大家又要吃甜羹。甜羹一般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红枣、桂圆肉、金橘饼和小汤圆、甜酒酿等烧熟即可吃,色、香、味俱佳。这又是台州元宵的一大特色。
小结以上的文章内容就是风水算命大师要向各位读者介绍的关于农历的正月十四这一天“食糟羹”习俗的解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本篇文章看完了,更多精彩内容在专题中,一起来看看吧!
您可能还喜欢
转载风水知识文章保留链接: 正月十四 “吃糟羹”?为什么有这个习俗?